禪宗法脈傳承
禪是梵語“禪那的省稱,意譯為“思維修”,靜坐息慮之意。
禪宗其初祖在西、東方各壹。在中國,通常所見到的禪寺大雄寶殿中壹尊大坐佛即釋跡牟尼,兩旁站立者
即釋迦的弟子迦葉和阿難,年長者為迦葉,年輕者為阿難。
靈山拈花微笑
釋迦曾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眾皆不解其意,只有迦葉破顏微笑,表示會心,釋迦即以心印心迦葉,得以
禪宗心法,傳以法脈,迦葉遂為禪宗初祖,二十八傳至善提達摩,成為東土禪宗初祖。
二十八傳東土禪宗初祖———達摩祖師
梁武帝時,達摩傳禪宗法脈,第二十八代傳至善提達摩,自天竺東東渡來到中國,成為東土禪宗初祖。先到
廣州,梁武帝立即迎至建業(今南京),問:“朕即位以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記,有何功德”?達摩祖師曰:“
並無功德”。
達摩祖師的禪學思想:直指人心,不立文字,見性成佛。他教人安心苦修苦練,面壁參悟,而得禪月。後來
他到北方,據《景德傳燈靈》三《菩提達摩》記,他:“寓止於嵩山少林禪寺。面壁而坐,終曰默然,人莫之測,
謂之壁觀婆羅門,壹坐竟坐了九年,其苦修至此”!禪宗始行的實際是漸次苦修法。
禪宗“以心傳心,以心印心,不立文字,傳以袈裟",傳至誰手中,誰便是正傳。
禪宗第二代祖師———慧可禪師
神光“博通群書,龍善老莊”,到達摩祖師面壁處,立於其身邊,壹語不發,大雪過膝,仍壹步不移,達摩
見他誠心,便開口問“久立雪中,當求何事"。又告訴他:“諸佛無上妙通,曠卻精進,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以
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神光為表示舍身求法,自已斬斷壹臂,達摩收為弟子,賜法名:慧可。
達摩將圓寂時,集眾門徒,令各言所得,眾弟子紛言禪理,唯慧可依序而立,壹言不發,達摩曰:“汝得
我髓”。於是傳袈裟給慧可,而得禪宗法脈,便得正傳,為禪宗第二代祖師。
禪宗第四代祖師———道信禪師
達摩禪師偈雲:“吾本來茲土,傳法度迷津,壹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暗示壹脈相傳至第五代祖師而分
宗派。其第三代祖師傳僧粲禪師,第四代祖師為道信禪師,皆是“靜修禪業”。“學禪十年”的苦修浱。
禪宗第五代祖師———弘忍禪師
弘忍禪師(601壹674),七歲時即在廬山隨道信學禪,後住黃梅縣(今湖北黃梅縣)雙峰山,門徒多至千余
人。據弘忍門下玄賾作《楞伽人物誌》為弘忍寫傳雲:“自出家處幽居寺,住度弘憨,懷抱貞純,緘口於是非
之場,弘心於空有之境,役力以申供養,法侶資具足焉。調心唯務渾儀,師獨明其觀照,四儀(行,住,坐,
臥)皆是道場,三業(身,口,意)鹹為佛事”。他白天勞動,晚上修定,弘忍禪師主張:修道應遠離城市,認
為“大廈之材,來出幽谷,遠離人間,故不被斧斤,長成大物,堪為棟梁”。
影響:“求禪之人,四方請益,月以千計”。最後弘忍禪師要選擇法嗣,令門人各書壹偈,以表達自已對
禪的理解,眾門人中弘忍禪師自許能傳法者有十壹人,神秀被尊為第壹。
禪宗第六祖師
禪宗南宗初祖———慧能禪師
慧能,俗姓盧,少時父死,稍長即上山打柴養母,未讀書,不識字,後到黃梅寺做服役,做春米行者,
尚未剃發,弘忍禪師選法嗣時,他也出來,聽人讀了神秀的偈,略有所悟,因不識字,請人代寫壹個偈雲: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壹物,何處染塵埃。
道家講“無",佛家講“空",禪宗講“空”“無"。從空無覌論之,慧能超過神秀,是最徹底的空無,於是弘
忍禪師便把袈裟傳給慧能,並秘給他講《金剛金》教他帶著袈裟急速逃回南方新州(今廣東新會縣)原籍。
慧能走時,弘忍禪師親自送至九江驛邊,初時慧能搖櫓,繼說:“請禪師坐,弟子合搖櫓,弘忍禪師說:“
合是吾渡汝”。慧能又說:“迷時師渡,悟了自渡",今己了悟,只合自悟自渡”。弘忍禪師嘆曰:“如是如是
,以後佛法,由汝大行”。
神秀本來就是預定的法嗣,自不甘失敗,弘忍禪師圓寂後慧能在南方傳法,神秀在北方傳法,禪家遂
分成南北二宗。
南宗祖师慧能禪師主張頓悟成佛。北宗祖师神秀主張慚悟,十年如日,苦讀苦修苦悟。形成南頓北
慚的禪風。
南北宗皆自稱是“正宗",因慧能得到正傳袈裟,被尊為“第六祖師”,同時又是“南宗初祖”。
禪宗南宗
南宗修行追求:浄心自悟,頓悟成佛。南宗所传为正宗禪宗法脈,所以十分興盛,門人眾多,慧能
禪師圓寂時,由法海起到神會止十大弟子,“各為壹方師",神會是慧能禪師的嫡傳弟子,得正法,被尊
為第七祖師。
慧能禪師的南宗本來勢力很小,而且只局促於南方大庾嶺以南壹區。在慧能禪師圓寂後二十年,經
神會努力,才宏揚益盛。
禪宗第七祖———神會禪師
神會少時研習儒學,出家為僧後,曾隨神秀學習三年,神秀入京做國師,他就去嶺南尋找慧能禪師
學禪。慧能禪師圓寂後,他繼續在曹溪寶林禪寺住十幾年,經研禪學,坐禪參悟,得悟後,北上到洛陽
,河南滑臺,山東等地,對於慧能禪師傳衣缽之事廣為宣傳,攻擊神秀的北宗,展開了南北禪宗大辯論
,謂北派禪宗傳承是傍,法門是漸。謂南宗傳承是正法門是頓。
但“南頓”的簡便,省力法卻為眾人所賞。安史之亂時,神會禪師主持為郭子儀籌了壹定的兵餉,後
來皇室為他恢復了地位,這樣,由慧能禪師開創的“南宗禪”到神會禪師圓寂前才在北方奠定基礎,禪宗
南宗才風靡全國。
禪宗傳至第七祖師神會禪師,爾後便不再單傳,其原因:
壹、是北宗微矣,“和南宗之盛”。
贰、是慧能禪師圓寂時,囑其十大弟子,“不同余人,吾滅度後,各為壹方師”,各立宗派,皆得慧能的
承傳。
神會禪師的力量主要在北方,“南宗”在南方大發展的乃是南嶽和青原贰系。開南嶽系乃懷讓禪師,
懷讓禪師曾學禪於慧安禪師,經慧安禪師啟發,又去曹溪慧能禪師處執侍左右十五年,得法印後往南嶽
,住般若寺觀音臺,其入世弟子六人,以馬祖道壹最著。
道壹禪師
道壹到南嶽,坐禪非常勤奮,見懷讓磨磚欲作鏡,“問磨磚豈得鏡耶”,懷讓禪師反問:“磨磚即不能
成鏡,坐禪豈得成佛”。道壹頓悟,得受心印。
爾後建立叢林,聚徒說法,法嗣有懷海等壹百三十九人。
懷海標榜頓悟,順乎自然,又各為壹方宗主,禪宗至此大盛。
青原壹系開始似不及南嶽,至石頭和尚(希遷)發展,可和南嶽並駕。
數十年之後,在南嶽,青原兩大系之下又出現了五宗稱法眼五家七宗。
壹花開五葉:
第壹葉:溈仰宗
第贰葉:臨濟宗
第叁葉:曹洞宗
第肆葉:雲門宗
第伍葉:法眼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