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係我們
禪畫院地址:廣東省東莞市厚街鎮湖景大道12號莞非展貿中心3號樓119室南宗禪畫院院辦
辦公室電話:13257514812
無相宗風‖歷代文人與徑山禪風
 

讀之者知大道之要 行之者得先聖之心


禪以無為宗,六百卷經以二百六十字的心經所詮釋,被奉為大乘經典,其中以無字用二十一處,唐代良价禪師,常誦此經,以無參悟,成為曹洞宗初祖。



然,將無字相承傳續的是臨濟宗初祖義玄禪師嗣法於黃檗希運禪師,也是最早將無字作為參悟實修的法門。



歷代禪門中,以無門之法契入般若之慧。臨濟宗傳承至宋,大慧禪師,再興臨濟,讓學人以無入宗,開徑山禪宗之宗風。

元代,中峰禪師,作為徑山禪之法嗣,是高峰禪師之法子,高峰禪師參無徹悟於徑山。



由宋入元,趙孟頫,雖受知於宗室聖主,名聞萬里。他選擇了跟隨中峰禪師參禪,作為禪者的趙孟頫,與中峰禪師往來書函中,抄寫的經論至今已成為學人品鑒臨摹參悟的珍品。


趙孟頫成為一代大家,但他於揮毫之際,不忘中峰禪師對他的教誨:古人學藝,以藝入道之境。 



趙孟頫手書《心經》墨跡,觀毫端收放之境而可思筆墨流變之學,若以參悟之心,觀而參學之道,筆筆皆是妙法,句句不離道法,以書入道,內外並圓,為學書之上境!

 


趙孟頫,號鬆雪,法宗晉唐而自成一家。



天下徑山,因禪法而盛,歷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紛至踏來。錢謬、宋徽宗、宋高宗、宋孝宗、清康熙等五位帝王幸遊徑山。白居易、蘇軾、蘇轍、蔡襄、範仲淹、六遊、王陽明、龔自珍、徐渭等遊覽徑山賞雪會茗,留下詩詞二百余首,僅蘇東坡壹人就作詩十二首之多。


歷代高僧與文人士大夫交相辉映,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宝貴、璀璨的墨蹟。  

      


除了名揚天下的徑山禪法,徑山禪茶,徑山的墨跡、禪畫、禪書同為徑山之寶。禪畫祖師牧谿禪師,曾在此禪林無準禪師座下參禪。 


牧溪禪師和東瀛僧圓爾辯圓同為徑山第三十四代住持無準師範的法嗣,牧溪禪師被奉為日本禪畫的開山祖師,日本的畫道之法脈源頭在徑山。 



無準裨師前後住持徑山十八年,徑山宗風大振而法席全盛,被時人公推為天下第一宗師。



元佑 [ 1241年 ] ,圓爾歸國,牧溪禪師繪贈其禪畫壹套,其中的禪畫觀音菩薩,左為猿,右為鶴;其師無準禪師又贈其己身之畫像,並親留墨寶法卷於像。 



徑山禪與茶的法緣,感受傳承千年的禪院茶禮與宋韵茶香;禪宗、禪茶,品鑒一盞傳承千年的禪茶。